谁没在大城市算过“每平米能塞多少功能”的账啊?香港这家人的35㎡公屋,简直是把“螺蛳壳里做道场”玩明白了——3室2厅,一家四口住得开,关键是没一点“挤得慌”的窒息感,看完我连自己家80㎡的户型都想重新改改。
先说说最戳人的“空间利用率”——客厅的棕色皮沙发居然背靠卫生间和男孩房,放在中间非但不挡路,还刚好把公共区域“撑”起来,上面堆着七八个造型各异的抱枕,一家四口围坐看电视,连胳膊肘都不用互相碰;茶几是层叠款,下面的开放式空间能塞零食、遥控器、孩子的玩具,比我家那种“只能摆果盘”的茶几实用10倍;电视柜悬空的,打扫时不用蹲在地上抠灰,顶面的轨道射灯一打开,氛围感直接拉满——这不就是普通人想要的“好看又好用”吗?
再看餐厅,就在入户门右边的角落,居然把玄关、餐厅揉成了一个多功能区!
木质餐桌配卡座,再搭三把单人椅,一家人吃饭完全不局促,卡座下面能放换季的鞋子,餐椅还能当换鞋凳——你说他们是不是把“每一寸空间都要‘赚’”刻进DNA了?餐桌上面挂了三个长短不一的吊灯,不是那种浮夸的网红款,就是简单的金属杆加灯泡,却把吃饭的仪式感拉得满满的;旁边的通顶柜更绝,既是玄关柜能放鞋子,又是餐边柜能摆杯子、红酒,中间开放式的格子刚好放钥匙、口罩这些出门要带的小物件——这不就是我们装修时最想要的“一物多用”吗?
厨房虽然小,但配色居然很舒服:原木色吊柜加白色地柜,层次感一下子就出来了,左边炒菜右边洗切,台面上摆着锅碗瓢盆却一点不乱;更巧的是右侧橱柜下面嵌了洗烘一体机,不用单独占阳台空间——是不是很多人跟我一样,装修时纠结“洗衣机放哪”?
这家人直接把问题解决了,而且洗烘一体,梅雨季再也不用愁衣服晒不干。
卫生间居然有小窗户!
要知道很多小户型卫生间连个透气的地儿都没有,他们居然能用上自然风,这得多幸运?
洗手台摆着四个牙刷,整整齐齐的,看着就暖——一家人的烟火气不就是这么来的吗?
如厕区旁边还做了小柜子,能放抽纸、洗漱用品,连卫生间的储物都没放过,太懂小户型了。
再看房间,主卧虽然小,但床和柜子是一体的,床下能塞被子、换季衣服;床边摆了折叠椅和白色折叠桌,展开是办公区,合上是梳妆台——是不是很多年轻人都想要“在家能办公”的空间?这家人用折叠家具就解决了,不用占额外地方;女儿房的粉色窗帘、白色衣柜,连书桌和书柜都塞得下,完全是小女孩喜欢的温馨感;儿子房的白蓝色系加卡通贴画,一张单人床加书桌,刚好满足小男孩的需求——每个房间都有自己的风格,却一点都不挤,这不就是“给家人留独立空间”的最好证明吗?
最让我共情的是夫妻俩的态度:自己设计、自己动手,花10万装了1个多月,不是买不起贵的装修队,是想把钱花在刀刃上——这不就是我们普通人的装修哲学吗?
不追求网红款,只选“用得着”的;不贪大求全,只做“适合家人”的。你看他们的小吧台,白色折叠桌加两把高脚凳,能看书能喝茶,虽然小却足够惬意;墙角的半高柜是弧形的,不是那种方方正正的刻板设计,既好看又能放东西——每一处都藏着“为家人着想”的小心思。
现在好多人吐槽“房子越住越小”,但这家人用35㎡证明了:房子的温度从来不是面积堆出来的。女儿房的粉色窗帘,儿子房的卡通贴画,主卧的折叠办公区,甚至小吧台的高脚凳——这些“不显眼”的细节,才是家最温暖的样子。你说,要是我们装修时也多想想“家人需要什么”,而不是“我要装得像网红”,是不是也能把小房子住成“幸福堡垒”?
你们装修时遇到过最头疼的空间问题是什么?
是餐厅太小摆不下桌子?
还是卧室塞不下书桌?
评论区聊聊,说不定能从这家人的案例里找灵感!